地区经济进步策略走势与趋向

点击数:952 | 发布时间:2025-03-02 | 来源:www.xwios.com

    依据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需要,国内地区经济良性运行的重点,在于怎么样处置发达的东部沿海区域和落后的中西部区域之间的一同富裕问题。之所以推行地区经济进步策略,就是国家为了谋求东部沿海区域和中西部区域之间一同富裕而进行的总体策划。

    国内是地大人多,但人均资源占有并不丰富的进步中国家。各区域在自然资源、地理区位与人文特征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只影响着各区域的经济进步,而且影响着各区域的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和经济进步的道路。因此,地区经济问题是中国经济和社会进步中的一个重大问题。邓小平同志对不同地区经济进步的关系高度看重,在总结前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高瞻远瞩的策略构想。党中央提出推行西部大开发的策略,加快西部区域的进步,这一重大策略选择,体现了国内现代化建设和长远进步的迫切需要,也是对地区经济进步策略构想的实践和进步。

    1、地区经济进步策略的形成与内涵

    1956年前后,伴随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合适国内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形成了以《论十大关系》为代表的新思路,其中提出了“借助和进步沿海工业”以促进中国大陆工业进步的策略构想。这一思想在“二五”计划和中央有关经济方针政策中得以体现。邓小平曾高度评价《论十大关系》所蕴含的宝贵思想,觉得“对目前和以后都有非常大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建国后,为了冷战时期备战的需要,国家曾以打折的财政政策和很多的投资加快中国大陆的工业进步。这一政策限制了沿海区域的经济进步,从而使东西部区域的经济进步差距渐渐缩小。然而,因为中西部区域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基础较差,ROI明显低于沿海区域,多项数据都表明了这种强调中国大陆进步的政策在非常大程度上牺牲了整体经济进步的效率,表面上缩小了内部差异,事实上致使了中外差异的扩大。

    总结建国以来地区经济布局的经验教训,大家理性地认识到,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区域经济进步是矛盾统一的。不考虑东西部区域的客观差异,人为地推行均衡进步政策,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邓小平指出:“大家讲一同富裕,但也允许有差别。”他觉得搞平均主义的同步富裕、同时富裕,不符合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只不过一种空想,其结果只能导致一同贫穷。因此他再三强调:“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事实上是一同落后、一同贫穷,大家就是吃了这个亏。”

    根据经济学新古典学派的看法,地区二元结构是市场不健全和市场机制失灵的反映。伴随市场机制的健全和地区经济的一体化,市场力量的自由运转将使要点收益均等化。因此,从长期来看,地区经济差异将连同“核心�边缘”结构一同消失。1965年,美国人Williamson借助24个国家1940—1961年间的有关统计数据,计算了7个国家人均收入水平的区际不平等程度。结果表明,伴随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升,区际不平等程度大体上呈现出由扩大到缩小的倒“U”型变化。因此,尽管经济进步初期地区经济增长不平衡,区际人均收入水平扩大,但从长期来看,地区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水平倾向于均衡和趋同。这与小平同志提出的地区经济进步由不平衡到平衡的策略构想不谋而合。

    地区经济进步策略的内涵,就是主张一种非均衡协调进步的地区经济进步策略。具体的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非均衡协调进步策略是一种适度倾斜的进步策略。适度倾斜是指从全国总体布局考虑,把投资和生产布局向沿海适合的倾斜。由于区位条件和历史原因决定了东部区域易受国外发达区域的经济辐射和产业梯度转移,起步快、阵痛小,较易飞速成长为亚太区域新兴的经济带。但适度倾斜需要处置好重点开发地区与非重点开发地区之间的关系,不是均衡布局,更不是简单的扶持东部,而是充分发挥各地优势,扬长避短,一同进步。

    非均衡协调进步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策略。非均衡协调进步在国民经济开放体系中不是静态的而是不断运动和进步的。从大体上讲,既要有重点地推进生产力空间布局,以追求投资的高利润率和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又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协调地区经济进步政策,协调地区间经济关系,协调主导产业同其他产业的关系,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形成适当的东、中、西部地区分工格局,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下,加快中西部区域的经济进步。

    2、地区经济进步策略走势与趋向

    国内改革开放以来推行的地区经济非均衡倾斜经济进步策略,在强调经济效益目的中,忽略了平衡目的,投资重心与政策打折一味向东部沿海区域倾斜,导致地区经济差距扩大和地区利益关系紧急扭曲。国内在对地区经济进步策略进行调整和选择时,既不可以重蹈覆辙,也不可以矫枉过正,另走极端,偏重区域效率,牺牲全国经济进步速度和宏观经济效益为代价。在设计国内地区经济新的进步策略时,应该充分考虑国内复杂和独特的地区问题,以求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统一,把东部沿海区域的进步和中西部区域的经济开发非常不错地结合起来,以东部沿海区域的经济进步带动中西部区域的经济增长,达成沿海与中国大陆、东部和中西部区域地区经济持续增长和协调进步。

    [1][2]下一页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力资源网(https://www.dgzhou.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力资源网微博

  • 中国人力资源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